PERTUBUHAN PENGANUT HOCK TEIK SOO

Lot 5087, Seksyen 3, Kampung Baru, Jalan Mak Mandin,
13400 Butterworth. Pulau Pinang. Malaysia
官方社团注册编号(No. Pendaftaran 3368/93 P.P.)

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大伯公威灵显赫、庇佑万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农产丰收。

主祀神龛奉祀神尊大伯公、文判官、武判官、太岁爷。
底座神龛奉祀五方五土龙神地主爷。
每逢农历三月廿九日庆祝大伯公圣诞千秋。(掷圣筊卜选值年会炉主及头家组员)
每逢二月初二日做「头芽」;十二月十六日做「尾芽」。以慰劳福德正神以及地主爷,以感激神明的庇佑。
每逢初二、十六日「做芽」以牲醴、金纸祭祀大伯公,祈求财利、迎接福运。

一则奇妙的伯公传说、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庙。
它即将成为马来西亚北马区槟城州威省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旅游景点。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民间以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所以尊称为「福德正神」 。客家人则和炙「伯公」。
究竟「伯公」 是什么神呢?他原来就是「地神」 ,也就是一种自然神。中国自古代起就已经祭地神了。人们为有土地才能够生长五谷,有了五谷才能养活人类。对于土地渐渐的发生感谢之念后来便把土地视为神明。
尤其中国以农立国,一般的人怎样重视土地神,由此可猜想而知。


神像慈祥

民间祭祀的土地公神像,都是一个形状,一位白发、白髯、笑容可掬的老人,这种样子的老人也常见于人世间。雕塑的土地工像貌似古时地方员外的打扮,头戴钱帽,帽沿两条布须下垂抵肩,穿的不是龙袍官服,而是普通的便服。面庞圆而丰盈,两眼微眯,满腮白色胡须脸上露出慈祥仁厚的微笑姿态大都采用坐姿身坐太师椅,两手自然平置于扶手上,右手执如意,左手拿元宝,两肩微耸,或因年老稍驼不见颈部,而挺隆的圆弧肚腹特别明显,两腿分开自然下垂。有些神像右手执手杖,左手拿元宝。新建或改建的新颖神像,却穿上金碧辉煌的服装,手脚都看不到。
有的神像却是成对的,左边伯公,右边伯婆。台湾各地的伯公都像老员外状。 「伯公」只算是俗称在伯公庙里还有个官衔,叫做「福德正神」、有些伯公的神像边,还会塑着一只老虎,据说也能为民除害。台湾各地的伯公庙很多,因此伯公的塑像也不相同,至于家堂神画中的伯公,也像老员外,坐在太师椅,手上捧着只元宝。
民间流行个传说,当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保护老百姓,曾询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奏他希望世间的人,个个有钱,快乐过日。 「土地婆」当面反对说:「这样子不行。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贵,富的富上天贫的贫寸铁,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的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吗?」 土地婆冉反驳说:「不然的话,以后我们的女儿出嫁有谁来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答,遂放弃他的抱负。因此世间才会发生贫富之别。现在一般的人尊称土地公为「福德正神」 备如尊敬。土地婆自私自利,乱出馊主意,当然不受欢迎,把她当作「恶婆」 大家都不肯供奉她了。为此缘故台湾地区的许多伯么庙只供奉「伯公」单身。不供奉「伯婆」 尤其是乡间郊野的小伯公庙,都没有祭祀「伯婆」。伯婆的塑像通常都抱有一个婴儿,好似助生娘娘。到底「伯公」神像应该放在桌案上面还是应该放在桌案下面奉祀呢?郎瑛的《七修类稿》收藏一段趣话:
明太祖朱洪武常常微服出巡,某一天,在路上碰到一个监生,二人相邀进入酒店,偏巧已经客满,二人找不到空位,朱洪武回头看到店里奉祀一尊「福德正神」,他把「伯公」 神像拿下来放在墙壁边地上,说「你的桌子请让我坐」就和监生对饮,询问监生说「你哪里人?」监生答「重庆」。朱洪武便出一题对子,请他对说:「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监生对说:「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二人欢饮而散。酒店主人把「伯公」移回桌上。
那一夜,梦见「伯公」对他说:「皇帝命令我坐在地下,你不要把我移在桌上」。据说不把「伯公」神像放在桌上奉祀就是为此原因。
现在台湾地区奉祀「伯公、伯婆」 不论祠庙或是人家,一律都郑重地把神像供奉在桌上。即使田头田尾高不过一、二尺的小祠,不能摆设神案,也把神像放在石板或水泥台上奉祀。但是,有些较为偏僻地区的小伯公、没有祠庙仅在较大的樟树或榕树下屈身,「伯公」就坐在地上了。
据说在中国许多地力如河南、广东等地,往往把「 伯公」 放在桌子下面。因此焚香献供都很不方便,可是敬奉的人,都不觉得亵慢了「伯公」 ,安之若素。


祠庙最多

台湾各地寺庙,总以「伯公」 庙最多,有极大的,气派堂皇不输一般庙宇,也有极小的,小到只用四片石板,三片当墙,一片当顶,也可作为伯公庙。至于贫陋乡村,伯公没屋住,也无塑像,仅在一颗大树底下摆上石头供奉伯公。在农业社会里,土地公保佑土地平,
五谷丰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民间对台湾民间普遍祭祀伯公,除了建有专祠供奉外,也在各庙宇中设坛祭祀,伯公又称福德正神,庙祠分别称为「福德宫」或「福德祠」,客家地区另有俗称「伯公庙」成「伯公亭」。
台湾各地供奉土地公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客家地区,原则是是用一块石板或木牌当作香位上书「福德正神香位」或「福德正神神位」。有些则再供奉伯公,伯婆塑像,有如其他庙宇一样,较简陋的小庙仅在墙上写个「福」字加上香炉既无石牌、木牌,更无塑像。至于田头田尾的伯公,更为简单,寄居在树下,当然无塑像,连香炉也没有,一样受到崇拜。
古老而典型的伯公庙,保存了浓厚的中原客家特色,大多数的伯公庙,都是用石块凿砌而成,伯公庙本身是石块砌成的小屋,屋前有小小的石桌,小屋的正前方,围墙边另有一个小小屋,称为「天神爷」 即天公。伯公庙右侧不远,再盖一间更小的小屋或仅置一个石凿香炉,称为「好兄弟」。天公,伯公,好兄弟,正好你表中国古代的「天、地、人」三才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远无比,这种典型的客家伯公,保存得并不我,普通的仅供奉天公和伯公而已,有些祠庙则配祀「龙神」。
客家乡村可能是台湾最盛行的土地公信仰的地方,各乡镇伯公庙林立,甚至有许多紧邻在一起,除了一村一邻的公众伯公庙外,不少农家有私人自行供奉的田头伯公,所以在乡间田野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伯公庙。


整年祭拜

台湾的神明崇拜中,伯公的信徒为数最多。由于他是专司土地的神,而土地与人民生计的关系,最为密切,他是地上农作物生长的神是牲畜旺盛的保护者。一般的人都经常祭拜伯公,祈求伯公的恩赐。诸如家人生病、儿女参加联考男孩当兵、女儿出嫁、失物、车祸……
等等,都到伯公前祈福求其庇护农家收成好,固然要欢乐一场,收成不好也得祭拜以求来年。至于祭品,除子鸡鸭、鱼肉、糖果、剧类、水果、饮料、金纸香炉等都可膜拜,更不论初二、十六,随时都可前往祭拜,尤其是靠近民家的伯公庙,每天早晚都有人前往烧香、奉茶。
当然对于现代生活,那些天天大兴土木,兴建大厦、公寓、住宅、工厂、桥梁、道路等,人们对于土地公的敬畏依然,开工破土之际,免个了也要祭拜一番,期盼工程顺利,人畜平安。
农历二月初二是伯公的涎辰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虔诚祭拜伯公、伯婆,土地庙多要演唱犁园,以祝「福德正神」 千秋。又不只二月初二要祭拜伯公,八月十五日还要举行一次祭礼。前者是春祭,祈求福气,后者是秋祭答谢伯公的庇佑。这咱种俗,自古至今,未曾中辍。
不但是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要依例致祭,每逢初二和十六日,商家都有「做牙」 祭拜伯公。因为伯公是商家的保护神,一般商家,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首次的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最后次的牙),其他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分别做牙祭拜伯公,特别是头牙和尾牙,祭典较为盛大隆重。除了商家初二、十六做牙祭拜伯立、伯婆外,一般农家都保持初一、十五拜伯公的习俗。
至于逢年过节,伯公庙的香火更为鼎盛,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祭品虔诚祭拜伯公。除了一般家户、商家、农人都要祭拜伯公、伯婆外,村落村野到处也有人祭拜,可见伯公庙之多,崇拜者范围之广,可为各种神明之冠。甚至制造阴间天庭用的货币商(俗称金银纸商还特别制售伯公专用的「福金」出售,供祭拜伯公的信徒用来烧给伯公「福金」 的纸宽约三寸,长三寸二,每张表面的金箔,五寸平方,十张装成一束。另外,在路旁或田畔、桥头等地方,常可看到竹枝挟着一束金插在那里,这是要献给该地的土地分,祈求保佑,免除天灾地变。
还有,在祭宗祠、扫墓、工程破土等,当祭祀开始之前,也总要先祭拜伯公、伯婆,叫做「祀后土」 一般坟墓旁边往往都有一个「后土」或「福神」的石碑,那就是一种土地公,负责保护该地安宁。





土地神

土地神,又有各种称谓包括福德正神福德老爷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土地爷地主公福德土公土地土 伯土正地主社神社公社官后土等。
土地神乃中国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 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农业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 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神的起源

中国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左传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所谓土地神就是社神, 其起源是来是对大地的敬畏与感恩;说文解字:“社,地主爷”,顾名思义,社就是土地的主人,社稷就是对大地的祭祀,又有后土之说;礼记:“后土,社神也”;史记·封禅书:“汤以伐夏,祭告后土”,后渐由自然崇拜转化为人格神;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此似为社神人格化之始。
在一般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众说纷纭,传说之多不胜枚举,此举两例。
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 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百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 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
另一说为:周朝时,上大夫的家仆张福德(或张明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 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 者。
民间信仰中,土地神是有任期限制的。甚至有德之人死后,可被上帝封 为土地神。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书中,就有一位溺死于河中的“王六郎”鬼魂,颇有慈爱之心,不忍以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为替身,被上帝任命为山东招远邬镇的土地神。


土地神的神格与职能

一般来说土地神是基层的神明,专家学者认为土地公为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也有学者其认为其属于城隍之 下,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是地府的行政神。
汉族许多地区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人去世之后,道士做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去其所属土地庙作祭祀活动。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属,到土地神 庙,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神为死者引路。
闽 南台湾人则认为,土地神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土地神是功能性极强的神明。一般说法,土地神为地方之守护神祇,为乡里之神。


土地神的造像

在台湾,土地神的造像有冢(冢土型伯公见于六堆), 石,树,祠,偶等类型。一般都是以长者形象出现,但服饰则有所不同,市区、闹区的土地神像多为人样貌,甚至手持玉如意、 金元宝、银锭。田野地区的土地神像一般多持拐杖。山区的土地神像,则有骑马、骑虎甚至骑麒麟的。 有些地区会将土地神像以文官样貌呈现,以崇高其神格。
土地神也兼具财神的神格,持有物品主要是,左手拿金元宝或银锭、右手拿拐杖或如意为主。官帽 则是丞相帽或员外帽为主,有少数地区则是状元帽,代表此地区土地神由文人殁后所任,知识与文学素质极高。
台湾传说“土地神辖山中虎”,而土地神坐骑也常被认为是虎,也有传说虎神能守护庙境。故许多庙宇会在土地神的供桌下供奉一座虎的雕像,谓之“虎爷”、 “虎将军”。


土地庙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 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砖块砌成小庙,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具, 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祭祀

于土地公生日(头牙:农历二月初二)或得道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前一晚上行还神祭典,当天准备牲礼或水果祭品到伯公坛祭拜。
诸罗县志》:“中秋祀当境土神,与二月二日同;访秋报也。四境歌吹相闻。为之社戏”,故所谓春祈秋报即与上述两日相同,现今之祭仪应为旧有社祭习俗之变。
  • 作牙:“作牙”,习俗上旧历每月的初二、十六,商家都祭拜财神爷(通常当地财神即为土地公),称之“作牙”,又称“牙祭”、“作祃”。
  • 扫墓:民间认为土地神乃墓园之守护,故扫墓前需先祭拜土地神,答谢其看守坟墓之辛劳。



光华电子新闻 | 传奇色彩·槟民敬仰 他是人还是神?(寻找大伯公足迹)


没有评论:

My Headlines